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一生必讀的英文小說】- 機器公敵(上)

【機器公敵】()
I, Robot (1950)

The Three Laws of Robotics(機器人三大定律)
#1 A robot may not injure a human being, or, through inaction,
allow a human being to come to harm.(機器人不可傷害人類,或
由於不作為,導致人類受害。)
#2 A robot must obey orders given it by human being except where
Such orders would conflict with the First Law.(機器人必須服籨
人類的指令,除非此指令與第一項定律衝突。)
#3 A robot must protect its own existence as long as such
Protection does not conflict with the First or Second Law.(機器人
必須保護自己的生存,只要不違反第一項或第二項定律,)

  Isaac Asimov的機器人小說,可說是科幻小說經典,其 I,
Robot(電影將其改編,中文片名為《機器公敵》,儘管概念來
Asimov, 探討人、 機器與文明的關係,但電影情節與小說差
異甚大。)更是奠定了機器人小說雛形與二十世紀以來人類對機
(或電腦)論辯基礎。整本小說其實是一系列的短篇小說組成
,除了前面的介紹(introduciotn)外,共有九篇故事。故事場景在
未來,整個世界大都由機器(或電腦)運作,為人類創造一個舒
適效率的環境。小說開始,記者以第一人稱方式,訪間美國機器
人公司的首席機器人心理學家Susan Calvin,請她回顧過去幾十
年來人類與機器互動的點點滴滴。這本I, Robot 是作者集結不同
短篇故事而成,給予一些架構及貫穿人物,並以探討機器的理性
思維及人類的感性反應為主題,第一篇”Robbie”,寫於1940年,
作者19歲,有感於過去小說家對於機器文明充滿懷疑與不信任,
科學怪人情結"(Frankenstein Complex),主導了人文學界對科
學的僵化印象。對Asimov來說,機器的創造必須是為人類服務,
因此創造了機器人三大定律,來顛覆傳統”man vs machine”的對
立關係。

主題分析:
九篇小說,以Susan Calvin的回憶構成,述說其透
過理性分析,解了人類對機器惖疑惑。小說以解迷(puzzles)
架構,有如偵探小說,對於人類與機器之間的感情糾葛、理性思
維的盲點,環繞「機器人三大定律」的邏輯,都有深入的分析與
探討。長期與機器人相處,Susan對於理性抋維充滿好奇,卻極
力壓抑自己的感情想法,這位女性的機器心理學家對於機器所帶
來的世界,充滿理想性的期望:
“To you , a robot is a robot. / Gears and metal; / electricity and
Positrons. / --Mind and iron! / Human-made! / if necessary, human-
Destroyed! / But you haven’t worked with them, / so you don’t
Know them. / They’re a cleaner better breed / than we are.”(對你
而言,機器人只是機器人 / 齒輪與金屬;/ 電與電子-/ 理智與
鐵!人類製造的! 如有必要,人類也可以毀滅!/ 不過,你沒有跟
他們一起工作,/ 你不了解。他們更純潔、更好 / 比我們。)

  作者其實探討的主要是三個機器文明以的間題: () 機器是
否對人類有害? () 機器的理性思維是否比人類好? ()
麼是機器(machinery) 什麼是人(humanity)
Susan 對於機器明的肯定,其實並非來自長久以來的科學理性
的沈迷,反而是對於人類內心孤獨的反思;她對年輕的記者說:
“Then you don’t remember a world without robots. There was a
time when humanity faced the universe alone and without a friend.
Now he has creatures to help him; stronger creatures than himself,
more faithful, more useful and absolutely devoted to him. Mankind
is no longer alone. Have you ever thought of it that way?”
誠如,Dr. Calvin所說的,年輕人可能都不記得沒有機器人(
腦、手機?)的世界,曾經有段時間,人類孤獨的面對宇宙,,
有朋友,現在有個夥伴(機器文明)相處呢?規範其行
(以機器人三大定律)成為我們理性思維的另一半?

  Asimov在小說中,不斷地透過理性思維與推理,去看人與機器
互動的過程,第一篇小說中,小女孩Gloria與照顧她的機器人
Robbie產生感情,引起其媽媽的恐慌,然後最後還是Robbie發揮
機器性,救了其小女主人。其中一段機器人Robbie要求小女
Gloria講灰姑娘的故事,令人感受到人與機器之間的界限其實
很低!
“Oh, I know. You want a story.”
Robbie nodded rapidly,
“Which one?”
Robbie made a semi-circle in the air with one finger .
The little girl protested, “Again? I’ve told you Cinderella a million
times. Aren’t you tired of it ?—It’s for babies.”

  其實,Asimov對人類所創出的機器文明也有其焦慮。最後一篇
小說"Evitable Conflict"中,機器人(電腦)控制整個世界,調整
對第一定律的解釋,重新詮釋人類的命運。Dr. Calvin表達對人
類文明悲觀的論調:
our entire technical civilization / has created / more
unhappiness and misery / than it has removed. Perhaps an agrarian
/ or pastoral civilization, / with less culture / and less people would
Be better…”(我們整體的科技文明 / 製造了更多的不快樂與不幸
/ 超過所移除的 / 或許農牧文明 / 較少文化與較少人 / 會比較好)
“But you are telling me / that Mankind has lost its own say in its
Future.”(人類喪失了對自己未來的發言權)
“It never had any, really. / It was always at the mercy of /
Economic and sociological forces / it did not understand--/ at the
Whims of climate, / and the fortunes of war. (人類從來沒有發言
權,真的/ 人總是接受擺佈 / 經濟與社會力量運作下/ 自己並不
了解/ 甚至在氣候的任意擺佈 / 及戰爭的命運下。)
 
  Asimov的小說推翻Mary Shelley在《科學怪人》中對科學狂熱的
不信任,開啟後續科幻小說與科幻電影中更廣泛的議題:人類
與機器的複雜情結、理性 (機器) 與感性 (人類) 的對立與互補
。《 魔鬼終結者》、 《駭客任務》等電影都是延伸討論此人類、
機器及文明間的複雜關係。
本小說除了議題創新,情節起伏,小說家透過語言的推理與邏輯
的分析,幫我們解開人與機器所面臨的難題。

資料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