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1日 星期四

學習動機是學習英語的關鍵


本地父母都像其所置身的香港──「忙」像蜜蜂,「倔強或積極」像螞蟻,這特別體現在英語學習上。這種現象有趣,但總令人費解。英中1「魔咒」仍在我們身上。
有一天,筆者聽到一位媽媽和女兒的對話:女孩大約是幼稚園高班,將下巴枕在鉛筆上,抬頭望媽媽時,腦袋卻盤旋一些問題。當她正要與媽媽談談自己喜歡做的事時,她媽媽趕緊掏出一本練習簿,指她別再說話,說:「不要再談論你的計劃了,先為我完成這語法練習!」女孩看媽媽, 眼睛上下翻滾,感到被人忽略和被迫接受「建議」 ...... 她似乎已知道得太清楚。這絕不是她第一次被停止表達太多意見和做些更「緊急」或「有意義」的事。
難道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獨立和有思想的人?希望他們有自己的生活?希望他們能提出建議?事實證明並非如此。
除英語語法外,還有甚麼對父母來說是重要的英文學習內容?父母可鼓勵子女選擇喜歡看的英文故事書/雜誌/報紙,養成一生受用的閱讀習慣,更可讓子女拿起筆,發揮創意去寫、去畫。
女不想看英劇 母發火
在平淡的另一天,所發生的事再引起筆者的幾番沉思和迷惑。
一位朋友忙著上網查看電影上畫時間,她一邊翻看手機,一邊跟丈夫說:「哦......全部英語話劇都好看!我想Isabelle去看英語話劇。其他家長說,他們與女兒也要去。預約門票是必須的,否則......」丈夫似乎不感興趣,想必他們的女兒也是,無論媽媽描述的英劇是何等古典,女兒仍無動於衷......媽媽發脾氣了:「看你們都不會去......OKOK,那我自己去!(假裝)」
為何這位認真的媽媽失去理性?當孩子「所有」同學都去, 為何她女兒也一定要去?當一個人學習英語時,英劇是可以提升對英文的欣賞性,如被勉強只會適得其反。她的困惑和迷惘更令筆者不解。筆者被邀請成為她的同伴,感受到「父母權威學損失情意結」2的感覺──父母管教完全喪失在本港複雜的英語教育戰爭中。
學習動機關鍵 勿被期望凌駕
作為一位媽媽和英語老師,筆者體會到父母的語重心長及高瞻遠矚的洞察力,藉以幫助孩子學好英語。但學習動機(並非父母或老師的期望)是每個學習或發現的關鍵和基礎,但在現實世界中,大部分父母都把此置於第二位甚至最後。
看了這麼多場「真人教學」,筆者回家和進課室時學聰明了。學生眼睛似在拉扯筆者:給我們學習英語的動力吧,讓我們建立對英語羨慕的感覺,看到和感受到你對英語學習的激情吧。親愛的爸媽們和老師們:讓我們學習英語是因熱愛英語的緣故。下次,暫將英語語法或去看英劇留給你們自己,不要理小孩子們吧。
Jim Hanson曾說:「孩子們不會記得你嘗試教他們甚麼,他們會記得你是甚麼樣的人。」
孩子和學生比其他任何人都厲害──因他們能看到並教導我們做得更好。
註:
1.英中「魔咒」:香港回歸前,為要爭取更好前程,很多人想投考英文中學,為此爭得頭崩額裂。現在,這種情況又回來了,好像「魔咒」般揮之不去。
2.「父母權威學損失情意結」:父母權威受到嚴重挑戰,卻仍有放不下的情意結。

資料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