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台灣的英文教育


雖然這篇文章PO的年代已有些久遠,
英語也早在國小納入課程中,
但是,不少人對英文,仍有一樣的感覺,仍不敢開口,
不禁想呼應作者說,

「難道,我們只是被訓練成考試的機器?

.....................................................

台灣的英文教育
Posted on
 


有一次我跟一個新加坡人說
台灣人從國中、高中唸到大一,至少也花了七年時間學英文
但是出國了常常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然後也聽不懂人家在說什麼
他顯得很驚訝,問說,那你們都在學什麼?

我想我的描述並不誇大,大部分受過七年教育的人
真正要說一句簡單的英文,都說不出來
其實你想一想,這的的確確應該是一件非常另人訝異的事實
七年,並不是很短的時間
如果說每天能講15分鐘的英文
我想不用七年,幾個月就能讓人英文說的很流利
我想這原因在於:我們的英文課,設計的方式有很大的問題
七年來,為了考試,我們不斷地練習文法、填充、克漏字
但是這根本不是學習語言的應該用的方法

如果你想學任何一種語言,你應該要做的除了了解基本文法
還要大量閱讀,再加上聽和說,才能學會怎麼使用
我覺得台灣的教育從來沒有讓我們真正學過英文
它比較像是學習一種和英文有關的邏輯或是智力測驗
經過反覆的練習,我們學會回答那些克漏字裡的邏輯和規則
但是這根本和語言本身的使用無關
我們學習英文的目的
不是要從CNN或是Time上面抓看他們有沒有用錯字吧
語言是一個溝通的工具,但是學校並沒有把它當成溝通工具在訓練我們
學校其實是訓練我們用它的文法和使用習慣來做邏輯思考

台灣人除了不會聽和說,閱讀能力其實也很有問題
其實如果一個人不出國,待在台灣英文最大的用處就是閱讀了
在這個有Internet的時代
會讀、習慣讀英文實在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同樣是用Internet,能得到的資訊比別人多很多
Internet上,英文有用的資訊量遠大於中文
不會讀英文就好像以管窺天一樣可憐
可是學校沒有把我們訓練成會閱讀的人
其實七年這麼長的時間,已經足以讓人能夠讀很多東西了
但是我們並沒有被教出閱讀的習慣和能力
受過七年教育的我們,很多人連CNN一篇新聞都看不懂

我覺得我們的英文教育完全的失敗,這是個顯然的事實
但是我並不想唱高調,說英文教育應該要變怎樣
然後英文老師應該要教得像台大LTTC的會話課那樣子有品質
但是我認為只要一點小小的改變,就能影響很多
因為台灣的教育就是以應付考試為原則
只要我們把聯考(現在有別的名字了,不過我習慣叫它聯考)
的內容更換,所有的人就會自己調整方向
如果你有考過TOEFL的話,你應該會覺得它跟聯考英文差很多
不過那就是我覺得聯考英文應該要有的樣子
因為TOEFL的分數和一個人會不會使用英文的關聯性很高

我覺得聯考的英文應該要改成如下
1. 寫作 (30%)
2. 閱讀 (40%)
3. 聽力 (30%)
其他什麼克漏字那些都不要考,因為那根本不會讓我們學會使用語言

寫作可以設計非常簡單的情境,例如你看到一朋友要怎麼問侯
或是外國人問路要怎麼回答,或是看一篇漫畫叫你說故事之類的
總之就是設計很簡單而且實用的情境,讓你一看就知道要怎麼回答
不要搞的像中文的作文那樣子,一個題目就要你寫一堆

閱讀測驗就像一般我們做的那種
看一篇文章然後問你,看你有沒有看懂裡面講什麼
事實上,我認為那是現今聯考裡唯一考的有點道理的東西
為了要應付比重如此高的閱讀測驗,學生們會大量閱讀英文
並且學會在短時間了解一篇文章在說什麼
我認為這就是學習英文的主要目的

最後一個就是聽力,我覺得考聽力是一個關鍵
在台灣,英文課很少強調聽和說,老師上課也全部用中文上
然後學生也很少會說出一句英文
這個原因非常簡單:因為考試不會考
以前聯考不考聽力,我想是有技術上的困難
但是今天要在聯考裡加考聽力卻非常簡單
只要大考中心請幾個老外,再買幾台壓光碟片的機器
聯考的時候一個教室發一片CD就行了
考試的內容很簡單,就是播一段對話,看你能理解裡面多少內容
只要一開始考聽力,學校和學生就會重視
就會學著去看英文影集,學校老師也會開始訓練聽和說
我覺得這對台灣的英文教育會有革命性的影響

聽、寫、讀,都能考,但是「說」就很難考,因為有技術上的困難
可是就我個人的經驗,我覺得你一定得先學會聽,才有辦法溝通
因為你比手畫腳結結巴巴地慢慢講死活都會講到讓人家懂
但是聽不懂你就糟了,一句話要問十遍,很快人家就會失去耐心
沒有人會想再跟你講話
而且你會聽之後,就會藉由聽而學會應該要說什麼
很快你就有辦法說了
因為聽和說是一體的

想想看,一個人學一個語言七年
學到像我們這樣,連一句話都說不出口
那實在只能用可悲、可恥、令人痛心疾首、震怒來形容
這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長年都採用無效的教育方式
來應付無聊沒用的考試
最後我們只是被訓練成寫選擇題的機器罷了


資料來源:

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

惡作劇搞笑影片 教你用輕鬆英文點餐

【文/希平方提供】


(影音內容建議利用Firefox、Google Chrome流覽器,方能觀賞最佳內容)
影音內容:請點我
在每部強檔院線電影的預告片背後,都有個默默獻聲的配音員。那股低沈、帶有戲劇張力的聲音,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但如果得來速的點餐機台傳出這樣的聲音,你會有什麼反應呢?YouTube頻道Break推出了這樣的惡作劇搞笑影片,捧腹大笑的同時還能學學怎麼用英文點餐喔!
走到櫃檯前,通常店員會先寒暄問候一下 How are you?(你好嗎?) 或是歡迎你的到來 Welcome to Rick’s.(歡迎光臨Rick’s餐廳),要詢問客人要點什麼餐點,可以這麼說:
What can I get you?
您要點些什麼?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drink/order?
您想吃/喝/點些什麼呢?
點完餐點後,想要進一步詢問需不需要加點附餐或飲料,可以這樣問:
Would you like a Coke with your cheeseburger?
你的起司漢堡想要搭配可樂嗎?
Would you like fries with that milkshake?
你想要薯條配奶昔嗎?
店員詢問後,點餐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比較彬彬有禮的口氣:Can I get a…或是 May I have a…
例如:
Can I get a chili dog?
我可以來份辣肉醬熱狗嗎?
May I have one pastrami sandwich?
我可以要一個燻牛肉三明治嗎?
另一種則比較單刀直入:I would like a…或是 I’ll have a…
例如:
I would like a cup of coffee.
我想要一杯咖啡。
I'll have a cheeseburger.
我要一個起司漢堡。
最後店員會再次確認,Will this complete your order?(你完成點餐了嗎?),若你還想要再點其他的餐點,可以說:
No, hold on.(還沒,等等。)
或是已經點完餐了,就回答店員 Yes,或是:
That will be it.(就這樣囉。)
That will be all for me. (那就是我要的全部囉。)
能讓這麼幽默的配音員服務,每位點餐的顧客都被逗得好樂!相信在享用美食時耳邊還是會不斷冒出那富有詞性的聲音吧!
「Will that complete your order? 你完成點餐了嗎?」


全文網址: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15736

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一生必讀的英文小說】--科學怪人(上)


“A human being in perfection ought always to preserve a calm
and peaceful mind, and never to allow passion or a transitory
desire to disturb his tranquility. I do not think that the pursuit of
knowledge is an exception to this rule. If the study to which you
apply yourself has tendency to weaken your affections, and to
destroy your taste for those simple pleasures…, then that study
is certainly unlawful.”(一個成熟的人,應該永遠保持寧靜、安詳
的心,絶不允許激情或短暫的慾望,干擾其寧靜。我認為追求知
識,不應該是例外。假如你所從事的研究會減弱你的感情,摧毀
你對純淨樂趣的品味,那這項研究絶對是不合法的。)
  「知識的追求不應該是例外,不應該是打擊人類的情感或摧毀
任何享受生活的樂趣」。這些話語,來自曾經以上帝自居而創造
生命的Dr. Frankenstein的口中。Mary Shelley的這本《科學怪人
探討知識追求的本質,,透過科學研究的過程,來分析生命的意
義與人類、上帝間的關係,是一本討論創造”(creation)議題的科
幻小說。
  說以多人角度的敘述進行,情節圍繞Dr. Frankenstein對知
識永無止境的追求,希望獲得生命祕密。利用閃電創造了生命
,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無須透過男女的交配,從無生命中創造生
命,預見當代基因複製議題。Dr. Frankenstein扮演上帝的角色
,創造自己的後代,但卻在恐懼中,將其遺棄。這個創造物
Monster未受生父疼愛,又飽受世人鄙視,開始了殘酷的報復與
殺戮。
主題分析:
Passion and Evil (激情與邪惡)
  小說以多人敘述的觀點開始,由第一個敘述者Walton 的海上
冒險談起。在一次的海上經歷中,他救起了Dr. Franlenstein,
Dr. Frankenstein的口中,聽到了他的科學實驗與慘酷的經歷:
No one can conceive the variety of feelings / which bore me
on wards, / like a hurricane, / in the first enthusiasm of success. /
Life and death appeared / to me / ideal bounds, / which I should
First break through, / and pour a torrent of light / into our dark
world. / A new species would bless me / as its creator and
source; / many happy and excellent natures / would owe their
being to me. / No father could claim the gratitude of his child /
so completely as / I should deserve their’s… / if I could bestow
animation / upon lifeless matter, / I might in process of time /
… renew life / …(沒有人會想像那些複雜情緒, / 帶著我往前
,,有如暴風雨,/ 在最先渴望的成功中。/ 生命與死亡 / 似乎對我
來說 / 是理想的界限, / 我應該首先突破,注入一股光亮的洪流
/ 進入黑暗的世界。/ 新的物種,/ 將會讚美我 / 是他筍創造者
與生命泉源,/ 很多快樂與卓越的本質 / 都因我而來。/沒有父親
能得到小孩感恩,/ 這麼完整的,/ 如同我應獲得的 / …假如我能
賜予活力 / 給無生命的物體,/ 我可以漸漸地,/ 更新生命。)
  Dr. Frankenstein對知識的追求 (passions for knowledge),推
展到極限,布望探索生命的奧祕,,打破生與死的界限,此處將對
知識的狂熱追求比喻為hurricane,企圖為黑暗的世界注入洪流
(torrent),言裡使用暴雨的意象,不僅生動的描寫出博士對知識
的瘋狂,更隱念往後可能會被言些狂風暴雨所吞噬,扮演父親
(father)及造物主(creator)的角色,凸顯科學家的狂妄與虛榮。當
創造物產生的刹那,Dr. Frankenstein的恐懼與孤寂,令他遺棄
了這個可怕的怪物。
  小說的另一個敘述者來自這個被創造的生命(Monster)
Monster命名的這個創造物,無法感受人世間的親情,充滿恨意
,屠殺Dr. Frankenstien的親友與未婚妻。他對著創造者Dr.
Frankenstien嗆聲說:
“All men hate the wretched ; / how then must I be hated, / who
Am miserable beyond all living things! / Yet you, my creator,
detest and spurn me, / thy creature, / to whom thou art bound
/ by ties only dissoluble / by the annihilation of one of us. / You
Purpose to kill me. / How dare you sport thus with life? / Do
your duty towards me, / and I will do mine towards you / and
the rest of mankind. / If you will do mine towards you / and
the rest of mankind. / If you will comply with my conditions, / I
will leave them and you at peace; / but if you refuse, / I will glut
the maw of death, / until it be satiated with / the blood of your
remaining friends.” / (所有人都厭惡可鄙的人。/ 我這樣被人厭
惡,/ 我可是世上最可憐的心!/ 而,你,我的造物主,嫌惡並排
斥我,/ 你的孩子,/ 你我相互聯繫,/ 依靠連結,/ 僅我們其
中一人被消滅,/ 才會解除。/ 你想要殺死我。/ 你如何敢言樣玩
弄生命?/ 盡你對我的職責,/ 我也會盡我對及其他人的職責。/
如果你同意我的條件,/ 我會放過他們跟你。/ 不過假如你拒絶,/
我將滿足死亡的胃口,/ 直到其喝飽了你其餘朋友的血。)
Monster的話語充滿恨與暴力,可見天性的邪惡:然而其哀哀
地懇求親情,也令人同情,這一切是他的錯嗎?如果不是Dr.
Frankenstein為了滿足自己的求知狂熱,創造了Monster,這
件慘劇不會發生。然而,任何人,由於天生命運的悲慘,就夠
去殘害別人,歸罪造物主嗎?Monster的推缷責任,忽視了其本
性的邪惡,是否也迷感了讀者?讀者在閱讀兩人的各自對白,要
同情誰呢?要讉責誰呢?這到底是誰的錯?作者透過多重角度的
敘述觀點,創造了不同的思維與價值觀,留給讀者不同的閱讀
模式,誠如Dr. Frankenstein在故事結尾對第一個敘述者Walton
所說的:
“My judgment and ideas are already disturbed / by the near
approach of death. / I dare not ask you to do / what I think right,
/ for I may still be misled / by passion.”(我的判斷與觀念已經搞
亂了, 由於死亡的接近。/ 我不敢要求你做 / 我認為對的事,
/ 因為我可能仍然被誤導,/ 被激情。)
  在歌頌情感(feelings)與激情(passion)的英國浪漫主義時仢裡,
這部質疑passion價值的作品,值得一讀再讀。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