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幼兒英文故事學習的巧妙方法
1.由於學齡前孩子集中精力長度不同,所以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孩子,
選擇不同長度的故事。一般來說,3-4歲的孩子,應選擇5-6分鐘長
度的故事;4-6歲的孩子選擇6-10分鐘;9-10歲的孩子可選擇超過20分
鐘長度的故事。針對低幼的孩子,家長們可以選擇有鮮艷顏色插圖的
故事書,有助於抓住他們的註意力。
2.給孩子講故事時要註重視聽結合,藉助實物、口形示範和手勢等直觀
手段,形象具體地向孩子示範發音,並讓孩子反覆的辨別和體驗。
3.邊講邊啟發孩子填出部分關鍵詞,如:“A dog is (stronger) than cat, a tiger
is(much)stronger than dog, an elephant is (the strongest ) among threeanimals.
(狗比貓強壯,老虎比狗更強壯,大象是三種動物中最強壯的)
4.講完故事後,可讓孩子覆述故事(故事中部分情節或故事大意),以培養
孩子的概括能力,發展孩子的創造力。
例如:
A Clever Panda
A little panda picks up a pumpkin and wants to take it home. But the pumpkin too big. The panda can’t take it home.
Suddenly she sees a bear riding a bike toward her. She watches the bike. “I know! I have a good idea.” she jumps and shouts happily, “I can roll a pumpkin. It’s like a wheel.”
So she rolls the pumpkin to her home. When her mother sees the big pumpkin, she is surprised, “Oh, my God! How can you carry it home?” the little panda answers proudly, “I can’t lift it, but I can roll it.” Her mother smiled and says,“What a clever girl! Use you heard to do something.”
聰明的熊貓
一隻小熊貓摘了一隻大南瓜,想把它拿回家。但是這隻南瓜太大了,她沒有辦法把這麼大的南瓜帶回家。
突然她看見一隻狗熊騎著一輛自行車朝她這邊來。她看著自行車,跳著說:“有了!我有辦法了。我可以把南瓜滾回家去。南瓜好像車輪。
於是她把那瓜滾回家。當她媽媽看到這隻大南瓜的時候,很驚訝:“天啊!這麼大的南瓜!你是怎麼把它帶回家來的?”小熊貓自豪地說;“我拎不動它,可是我能滾動它啊!”她媽媽微笑著說:“真聰明啊!記住:只要你肯動腦筋,沒有難辦的事。
One story about Jack,an Irishman,who was not allowed into Heaven because he was stingy with his money.
關於萬聖節有這樣一個故事。是說有一個叫傑克的愛爾蘭人,因為他對錢特別的吝嗇,就不允許他進入天堂,而被打入地獄。
So he was sent to hell. But down there he Played tricks on the Devil (Satan),so he was kicked out of Hell and made to walk the earth forever carrying a lantern.
但是在那裡他老是捉弄魔鬼撒旦,所以被踢出地獄,罰他提著燈籠永遠在人世里行走。
Well,Irish children made Jack's lanterns on October 31st from a large potato turnip, hollowed out with the sides having holes and lit by little candles inside.
在十月三十一日愛爾蘭的孩子們用土豆和蘿蔔製作“傑克的燈籠”,他們把中間挖掉、錶面上打洞併在裡邊點上蠟燭。
And Irish children would carry them as they went from house to house be going for food for the village Halloween festival that honored the Druid god Muck Olla.
為村裡慶祝督伊德神的萬聖節,孩子們提著這種燈籠挨家挨戶乞討食物。
The Irish name for these lanterns was "Jack with the lantern" or "Jack of the lantern," abbreviated as " Jack-o'-lantern" and now spelled"jack-o-lantern."The traditional Halloween you can read about inmost books was just children's fun night.
這種燈籠的愛爾蘭名字是“拿燈籠的傑克”或者“傑克的燈籠”,縮寫為Jack-o'-lantern。現在你在大多數書里讀到的萬聖節只是孩子們開心的夜晚。
Halloween celebrations would start in October in every elementary school.
在小學校里,萬聖節是每年十月份開始慶祝的。
詳全文 分享:幼兒英文故事學習的巧妙方法-生活消費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40418/12240708.html
2014年4月30日 星期三
2014年4月29日 星期二
如何創造英文學習環境
相信許多人都看過或聽過"我五歲,我的英文比你行"一書裡的「美語生活家園」。現在市面上有關如何有效、有趣學習英文的書可說是不勝枚舉,如何有趣、有效本來就是主觀的定義,因此哪一本有效,哪一種方式有趣,答案也就因人而異了。就一位有兩位女兒,(3歲和4歲),整日忙著教學、研究、升等的媽媽而言,除了有趣、有效外,簡易更成了另一項重點。
所謂萬事起頭難,只要踏出第一步就好,這對有幼齡小孩家庭而言,更是不爭的事實。學習其實是很多習慣的累積,許多好習慣的養成,自然培養出好的學習方式,引導出好的學習效果。為了打破教授說教、談理論的刻板印象,本文打算用一些實例串連的方式來說明如何打造一個有趣、有效的英語學習環境。我將自身的例子由零歲教育開始說起,看官可由自己的需要擷取所需,但是不要忘了學習是一連串好習慣的養成,所以「開始」是很重要的,一但習慣養成後,要再改還很難呢,所以「開始」若不順或滯礙難成,請耐心持續下去,外國有一句諺語說「只要持續21天,習慣就是你的了」,信不信由你囉!
許多腦神經外科及語言學專家的研究指出,人類基因為人類製造出5千萬的神經突(連結),但是小baby出生後的一個月,這些神經突就會暴增至1億個,這些暴增的神經突是靠週遭環境所給予的"刺激"而來的,和人的記憶力一樣,不使用記憶就不鮮明,許多未受刺激的神經突,很快的就會枯萎而遭「修剪」。嬰兒在一出生的時候,活躍的腦細胞就會被串連徵募去掌管特有的音素(語言的最小單位)。每一串音素只有在耳朵聽到它所專司的聲音時才會啟動。在嬰兒12個月大之前,這整個語音辨識系統就會被建立,一歲過後的嬰兒將無法分辨他沒聽過的音,因為在大腦「修剪」過程後,已經沒有新的腦神經串去負責新的音素了。
因此專家建議在嬰兒出生時,甚至在懷孕時就盡量用語言去「刺激」嬰兒的大腦發展。較有效的刺激方式包含提高音調,短句子及重複句。以上這些理論聽起來是母語的發展,其實愈小學習外語和母語的發愈接近,也就是說語言的刺激也就越相近。因此若母親在懷孕或襁褓時期多提供不同的語言刺激(母語/外語),讓更多的大腦腦突司職,對往後孩子的語言成長將有莫大的幫助。舉個例子來說,我在懷老大時,身在美國,為了讓自己心情愉快,常不停播放CD'Barney's Favorites' Volume 1&2(EMI Records),老大出生時,一放這兩片CD,她就停止哭鬧,三個月時則會踢腿打節拍而且只對Barney的歌曲有這種反應。因此提供刺激並不難,父母可藉由CD、tape甚至對話的方式(最好的刺激)。待小嬰兒漸漸成長時,重複提供語料,機會教育及激發聯想等動作,更是維持刺激長久不衰的重要工作。而這些就是打造有趣又有效英語學習環境的重要工程。
與其花大把鈔票送小孩上補習班或買昂貴的教材,家長更重要的工作是如何先讓自己喜歡英文,想想如何可以讓自己先喜歡英文,再將經驗談傳授給小孩。因為生活忙碌,常常回家後巴不得兩個小孩已乖乖就寢,哪有精力再教什麼英文呢?所以通常我的英文教育就和母語教育混在一起了。「你要不要吃apple?」「Yes or No?」「你不乖喔,Where is your good manner?」「來,kiss一個,I love you so much.」剛開始對她們而言,apple不是英文,只是一個名詞而已,她們也不懂apple是蘋果,慢慢的由旁人(父母之外,例如外婆)身上知道apple是蘋果後,就開始一連串地為什麼,「為什麼apple也是蘋果咧?」因為apple是英文"那蘋果就是中文,那banana叫什麼"?當然有時也常常搞混,例如,她會問我Amy的英文名字叫什麼,庭芳的中文名字叫什麼等等,或是更常發生的是語法混用(俗稱錯誤)的情形。例如,她們會說,「媽媽我生氣你」,(I am angry with you). 或是「藥藥,I don't like. I like juice.」。但這些都只是語言學習階段產生的階段性錯誤,所謂的過渡性錯誤。這些錯誤將會隨著語言的精熟度而慢慢消失,這些錯誤其實是很珍貴的語言成長標的,有了它們就會容易窺見語言發展的階段了。例如:美國小孩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 I goed to school yesterday. 由這句子中,我們知道這位小朋友已經有了過去式的觀念,懂得做規則變化,需要加強的只是不規則動詞的三態而已。
父母自己在生活中提供適當刺激後,再來要注意的就是重複和聯想的功夫。Practice makes perfect.,要盡量在不同情境、場合、時間運用相同、相似的語料,例如:在朋友家,小朋友害羞打招呼時,"Where is your good manner?Say hello." 在餐廳吃飯不乖時,"Where is your good manner? Sit down, please."在百貨公司 哭鬧時,"Where is your good manner?Smile." 透過實地的使用,讓小朋友真正瞭解 "Where is your good manner?" 這句話的意義及用法,而不是透過逐字翻譯。
再來要談的就是聯想。學習有趣的地方就在它可以隨時隨地、零負擔、不需要正襟危坐的面對課本。任何地點、任何內容都可以納入教材。例如,看火災的新聞時,「Jessie,你看失火了,火怎麼說,fire,對,他逃不出去要大叫什麼,help,help。」看到彩虹時,唱「red and yellow and pink and blue, purple and orange and green, I can sing a rainbow, sing a rainbow, too.」父母發揮想像力及聯想力去塑造一個機動性的學習環境,讓聯想去做最大的發揮。聯想所激發的不只是想像力、記憶力,更是高層次的思考能力。運用豐富的聯想力可將許多似曾相似的句子、單字串連、強化,移至永遠的記憶庫房(long term memory)。如此的學習才是長長久久。而且一但小朋友熟悉這種思考模式後,他們會自動去運用它。舉例來說,在聽完big crocodile 捉不乖小朋友故事後,Jessie和Tinting的結論是,witch,monster, beast, skeleton和crocodile是好朋友,因為他們都會捉不乖的小朋友。在他們發揮他們的聯想力後,我馬上機會教育補充說,「所以你們要乖乖,這樣Santa 才會禮物給你們,你們要是naughty naughty, 就會被 witch, monster, beast, 和crocodile捉走,對不對?」
以上這些都是習慣的養成,如果父母是在一開始幫小朋友養成這些幫助學習的好習慣,學習就會變的有趣,且是自動、自主性強的學習,如果小朋友願意主動去學習,學習當然就是有趣、有意義的,如此一來學習效果自然較佳了。
另一種有效學習的重複學習方式,就是透過說故事,兒歌韻文及含有口訣式的遊戲(例如: Ring aroundthe rosy),尤其是本身句型或字句重複性多的故事,父母可在說一遍故事後(中文多 -> 中英文交雜 -> 英文多的方式),放CD或tape,聽native speaker 說一遍,再找相關故事或不同版本的故事做補充,製造重複學習。例如,在說完三隻小豬的中文版故事之後,(保留中間重複句型,例如,"Little pig, little pig, let me in," 'No,no, no, not by the hair of my chinny chin chin.") 後,放故事英文版錄音帶,或放由敦煌出版,Reading House level1"The Three Little Pigs"的音樂劇版,跟著一起唱及做動作,最後在播放Barney and friends節目中的偶劇。當然這些不是在一次學習中完成,需分階段進行。第一次時,需要父母的陪同,父母必須要保持高度興趣,再來就可播放讓他們自己重複學習了。
資料來源:
http://www.cavesbooks.com.tw/Webpage/Topic/9104Topic/
2014年4月28日 星期一
在故事與遊戲中達到毫無壓力的美語學習
我常常在想,究竟學齡前孩子的教育應該以甚麼為重?
我一直是一個強調生活常規遠重於智育學習的媽媽。
但是,如果能把一些學習融入在生活與娛樂中,
用無形的力量去讓孩子自然的產生注意力與好奇心,
那麼,何樂而不為呢?
對孩子來說,
遊戲、玩樂、有趣的活動都不是帶有壓力的上課與作業,
孩子自然就肯樂意而且高興的主動接觸。
英文的學習亦然。
我一直覺得這個世界上的各種語言都是一種美麗的藝術。
從文字的形體、發音、朗讀、甚至到一些短文、短詩的韻腳都具有獨特性。
我並不排斥讓孩子接觸美語的環境,
尤其是在孩子具備基本的母語認知與溝通表達能力之後。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的國家、不同的人種與不同的語言,
雖然中文已經漸漸躍升為與美語共同重要的國際溝通語言,
但是未來若能同時擅長中文與美語兩種語言,那麼孩子能接觸的世界自然更加寬廣。
我無意去要求學齡前孩子認知與背誦ABC字母的學習,
但是我喜歡讀誦一些英文繪本給蘋果聽。
有許多英文繪本朗讀起來,彷彿像是在聽著優美的音樂一般宜人,
像是蘋果非常喜歡的英文繪本:We are Going on a Bear Hunt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這本書是一個一家子一起去獵熊的故事,
無論圖、文、故事都是極致的美語幽默與藝術。
下面這個影片就是這本書的動畫版,
從影片中帶著一點旋律若讀若唱的口白裡不難感受到英語的優美,
尤其是在故事的朗誦與情節的搭配可以帶給孩子情緒的感受力十足。
為什麼要用英文朗讀?
我想,上面我所舉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見證。
有一些故事的原創語言是英語,
雖然有些也有翻譯為中文,
但是在語言翻譯與文化的差異上,
有時會失去原汁原味的味道,
所以我喜歡在為孩子介紹這樣的英文繪本時,
先讀一句英文、再為孩子翻譯中文的意思,
孩子不但可以聆聽到英文的優美原始內容,也可以了解翻譯之後的故事情節。
在繪本劇情的引導之下,
孩子在接觸美語的過程中,
也因著愛看書聽故事而開始對媽媽讀誦的另一種語言產生興趣。
當她從故事中認識了黃色的英文是YELLOW,
她就會開始想知道其他顏色的英文是甚麼?
而像蘋果最喜歡的動物更是學起來最快、記得最好的部分。
有些朋友會擔心自己的讀音發音不夠標準,
那我推薦先從有搭配CD或影片的一些簡單外文繪本開始。
像蘋果最近的心頭好:怪獸古肥玀The Gruffalo,
她就是一本有搭配簡單動畫影片也有音樂CD的繪本。
因為裡頭出現一些動物角色,
像是小棕鼠little brown mouse、蛇snake、貓頭鷹owl、狐狸fox,
這些動物都是孩子容易感興趣的角色,也就自然可以在故事裡快速的記起動物的英文名。
而且有附上朗讀CD的英文繪本,
一來可以幫助對讀音有點疑慮的爸媽先試著跟CD學習正確的發音以便讀給孩子聽,
二來還可以在居家或外出開車途中播放CD給孩子聽。
我原本以為沒有搭配中文與故事書的英文繪本朗誦CD對孩子肯定沒有興趣,
沒想到只要是蘋果喜歡的繪本,
她都願意聽CD聽個不停,
有時候整趟車程放CD都已經重複了六七次,我聽到都覺得膩了,
蘋果還不肯讓我換掉~囧.......
除了繪本之外,
我還喜歡搭配一些簡單的英文歌曲跟孩子一起玩唱唱跳跳的遊戲。
像下面這樣可以一邊跳、一邊唱、一邊玩的歌曲,
對孩子來說也可以快速的學會一些簡單的英文動作名詞,
兩三歲的孩子們記憶力驚人、學習吸收速度就像海棉一樣快速,
邏輯連結能力更是意外的好,
所以孩子很快就能把「走=walking」做連結而且幾乎不會有混亂的情況出現。
而像這樣搭配動作的HELLO SONG也是孩子的心頭好,
每次只要我跟孩子一起玩這樣的英文唱跳遊戲,
不但能耗費孩子多餘的精力,對我們母女倆的感情也是極度加溫的活動。
現代的父母總是希望孩子能越早接觸美語越好,
但又不免擔心在引導孩子學習美語的過程中給孩子太多的壓力。
其實只要用對方法,也是可以有不帶壓力而充滿笑聲與趣味的學習,
透過最輕鬆的遊戲與故事作為學習的引導,
在玩耍中所接觸到的所有有趣的點點滴滴必定更能深刻的記在孩子心裡達到無形的學習效果。
2014年4月25日 星期五
留英解析:托福還是雅思,再也無需糾結
自由撰稿人陳希
更新時間
2014年4月24日,星期四-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1:22
本週,英國所有擁有簽證資格擔保執照的擔保人,均收到一封來自英國內政部的提醒郵件。
郵件說,內政部已對持有簽證資格擔保執照的單位發出“通告”,內政部已於4月5日正式終止了與ETS(美國教育考試中心)的語言考試認證合約。
自同一時間起,英國內政部宣布,暫停接受英國境內ETS頒發的所有托福考試成績作為英國移民局認可的語言成績,並對ETS提供的考試成績進行全面調查。
ETS美國教育考試中心
ETS對於廣大中國考生並不陌生,特別是申請美國留學或英美兩國項目的留學生。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私營非營利教育考試評估機構,其管理的考試科目有TOEFL、GRE、GMAT、SAT等。
目前全球130多個國家的9000多所高等院校和機構,均接受ETS的成績作為申請者的語言能力證明。
去年參加TOEFL考試的中國考生人次將近30萬,TOEFL已經和IELTS一起成為中國學生申請國外院校的兩大主流語言成績憑證。
據估計,每年通過TOEFL等考試獲得英國留學簽證的非歐盟學生有10萬人。
事情起因
以往,雖然申請英國留學的同學中,提供IELTS成績的佔絕大多數,但TOELF等來自ETS的成績依然被視為正常有效。
但今年2月10日,英國廣播公司《廣角鏡》欄目通過暗訪考試中心和移民中介,揭露了英國境內的ETS考試中存在考試替考等舞弊問題後,事情變得複雜起來。
節目揭露,考生只要付出高出考試費用數倍的費用,中介即可安排代考等服務,哪怕一句英文都不會講的客戶,也可以順利通過考試。
節目播出後,ETS方面也進行了官方回應,表示被內政部解除合同的消息屬實,英國正對此造假事件進行全面調查。
ETS方面聲明表示:“我們將對考試的監考、安排等進行全面調查,並做出相應調整。未來ETS官方將加大管理力度,密切監控考試的各個環節,並不斷升級考試安保流程,確保實現最高標準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影響
消息發出之後,英國的多所大學也對這一事件發表了聲明,有些學校已經公開表示暫時停止接收來自ETS的語言成績作為考慮入學條件的標準。
目前在英國境外遞交簽證留學申請的學生,仍然可以使用托福成績作為語言水平的證明。
受到影響的學生是目前已經使用ETS的語言成績,在英國境內提交了新的簽證申請或續簽的學生,這類學生將被建議重新參加其他內政部認可的語言考試,這些簽證申請也將會被暫緩處理。
受到此次事件的影響,未來一段時間內,IELTS考試的預約名額是否會爆棚,而已經使用ETS成績在英國境內申請續籤的同學,如未能在規定時間內從新轉換其他語言考試等等問題,都有待內政部進一步的文件說明。
(責編:尚清)
資料來源:
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一生必讀的英文小說】--織工馬南傳(下)
《織工馬南傳》(下) Silas Marner (1861)
George Eliot 的小說頗富生活哲理,即使背景在十九世紀的
英國,但是描寫人類喪失信心,喪失社會的關心,將自己封
鎖起來,陷入某種 obsession的狀態, 不正是當代都會或網路
社會常常出現的現象嗎?
精彩片段賞析:
小說主角的變化來自於跟社區之間的互動,當一個人對社會
或過去的記憶漸漸消失,對現在也無法掌握。作者是這樣來描
寫Silas如何與社區脫離了:
"...the past becomes
dreamy/ because its symbols have all
vanished,/
and the present too is dreamy/ because it is linked
with
no memories(過去變成有如夢般,/因為所有的象徵都
消失了。現在也有如夢般,/因為連接不到任何記憶。)
當過去一切都有價值的象徵沒有了, 我們所信仰的價值消失了,
過去就不再具體:而現在也因為找不到過去的記憶,成為沒有
實體的存在。這段話說明了人類歷史的延續性, 也說明了人類
建立價值信念的重要性。Eliot 經常在這些從日常生活或是個人
經驗的體會中,提出了這些令人深省的話語。
從男主角Silas失去價值與信念後,沈入了另一種生活的形態
:簡化自己的生活成為有如動物般的行為:
Then there were the calls of hunger;/
and Silas./ in his
solitude,/ had to
provide his own breakfast, dinner, and
supper,/ to fetch
his own water/ from the well,/ and put his
own kettle on the
fire;/ and all these immediate promptings
helped,/ along
with the weaving,/ to reduce his life/ to the
unquestioning
activity of a spinning insect./ He hated the
thought of the
past...(有時肚子餓,/ Silas,/ 孤獨中,/ 必
須準備自己的早餐、中餐、晚餐,/ 拿自己的水,/ 從井裡,/
將水壺放到火上,/ 這些及時的刺激活動,/ 協助他,與織布一
樣,減低他的生活/ 到有如蜘蛛或蠶的盲目行動。/ 他痛恨想到
過去。)
這種生活的形態, 對於現代都市人是否非常熟悉?上班、下班
、吃三餐、喝水等, 沒有過去, 沒有未來, 有如打轉忙碌的昆
蟲般。
除了機械性或動物性的行為外, 自我封鎖的社會疏離人,其
實還會進入某種迷戀(obsession)的狀態。有如日本的御宅族
(otaku)沈迷於某種收集或執著上,Silas除了織布外, 還非常著
迷於金幣的收集。然而金幣的收集, 並非有如守財奴一般的固
守財富, 而是對某些事物的執著讓他產生一種歸屬感:
But/ what were the guineas to him/ who/
saw no vista/
beyond countiess
days of weaving?/ It was needless for him
to ask that,/ for
it was pleasant to him / to feel them in his
palm,/ and look at
their bright faces,/ which were all his own;/
it was another
element of life,/ like the weaving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hunger,/ subsisting/ quite aloof from the life of
belief and love/
from which he had been cut off.(但是, / 金
幣對他有何意義?/ 他是這麼個人,/ 看不到未來,/ 在無盡的織
布歲月外。/ 無須問這個問題,/ 因為對他而言,/ 很愉悅的,/
感覺這些金幣在他手中,/ 看著他們閃閃發亮的表面,/ 這些都
是他的。/ 這是生活的另一個要素,/ 有如織布或飢餓,/維持生
存,/ 遠離信仰與愛的人生./ 而那些是他被切斷的。)
作者除了描寫Silas的生活外, 還會很仔細地探討這種現象的
意義, 協助讀者思考周遭類似的生活或人生問題, 這是閱讀這
本小說的最大樂趣。當然這種讀法,需要我們慢慢、反覆咀嚼
每句話及每個字, 精讀的功力就是這樣培養出來,
對於英文文
字的體會也是從這個地方培養。我們再讀以下這一段, 當Silas
自己收藏的金幣被偷了, 他氣急敗壞地去尋找鄰居協助。作者
帶領我們漸漸看到Silas從內心開始的細微轉變:
"This strangely novel situation/
of opening his trouble to/
his Raveloe
neighbors, of sitting in the warmth of a hearth/
not his own,/ and
feeling the presence of faces and voices/
which were his
nearest promise of help,/ had doubtless its
influence on
Marner,/ im spite of nis passionate preoccupation
/ with his loss./
Our consciousness rarely registers the
beginning of a
growth/ within us / any more than / without us :/
there have been
many circulations / of the sap / before we
detect/ the
smallest sign of the bud. (這奇怪新,石的情況./開
放自己的問題給/ Raveloe的鄰居,/ 坐在火爐的温暖中,/ 並
非自己的,/ 感受面孔與聲音在面前,/ 這是最能協助他的希望
,/ 無疑的影響到Marner,/ 儘管他強烈地想著自己的損失。/
我們的意識/ 很少去記録到內在變化的形成,/ 也不會去注意我
們的外在:/ 很多樹液已經在流動,/ 在我們發覺/ 樹芽長出的
小小徵兆之前。)
以樹液的流動來比喻些微的變化, 不管是內在的或外在的
(within
us or without us),都是在不知不覺中產生。先敘述狀況,
而後以一句具體比喻的話語(there have been many circulations
of
the sap)來作結論, 可見作者歸納與總結的能力甚強. 也能從
小地方點出人性的共同點。此處使用一個英文比較難的句法:
rarely...any
more than (表示前後的兩個事件都是一樣的很少
做到 rarely)。句子很長也有點複雜, 但就是利用這種複雜的句
法來表現其繁密的思維。
類似的用法與思維斷出現在小說中, 描寫Silas受到領養小
孩Eppie的影響, 整段話有如詩句般, 句法重疊. 聲音節奏優美
動聽:
As the child's mind was growing into knowledge,/ his
mind
was growing into
memory:/ as her life unfolded,/ his soul,/
long stupefied in
a cold narrow prison,/ was unfolding too,/
and trembling
gradually/ into full consciousness.(當小孩的心
靈漸漸接受知識,/ 他的心靈也漸漸接受記憶,/ 當她的生命展
開,/他的靈魂,/ 長久呆滯在冰冷狹小的監獄中,/ 也漸漸展開
。/漸漸顫動,/ 進入完全的意識中。)
作者用了兩個對稱字詞growing into unfolding, 最後使用動詞
trembling 表示心靈漸漸復甦,開始顫動, 也隱含一點點的不安
與緊張。
好的文字需要細嚼慢嚥, Eliot 的小說文字充滿了那種細膩的
情感, 值得回味。難怪很多人可以不斷發覺她小說的美。
撰稿/政大英文系教授陳超明
孫蓉華/整理
訂閱:
文章 (Atom)